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對于地質行業,從河東到河西只用不到十年。
不久就又到了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了,“填報志愿”又成了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了。對于填報志愿,有人遵從自己的興趣,有人聽從父母的建議,有人直接交給爸媽來填。無論如何,當年走上工作崗位,對于當初選擇的專業,你后悔嗎?對于地礦從業者,要是能重來,你還會選擇地質專業嗎?
@雖然那一霎花火
"對不起,最終還是敗給了現實"
13年-14年年底,我幾乎都是在野外度過。從最初的興奮到漸漸的麻木,再到現在的厭倦。短短兩年的野外生活,身子落下了很多毛病。最大的問題就是腸胃炎,以前早上起來該吃吃、該喝喝毫無壓力;現在起來如果不喝杯溫開水或者不跑步活動一下腸胃,直接吃比較干、硬、辣的東西,十分鐘不到立馬拉肚子。再就是膝蓋磨損特別厲害,前段時間和人拼車擠著沒有活動空間,回去晚上睡覺的時候膝蓋完全不能彎曲,疼的人晚上都睡不著。
@傅釓
"我為什么離開地質行業?"
我想自己是地質行業里很多人的縮影。
熱愛地質,而又對現狀無可奈何。
地質工作的壞處在哪里?
不利于子女成長
有的隊一年出差300天,少的也有200多天。孩子長期只有女方帶,根本管不住,缺少父愛。我們單位領導,孩子基本都是大專,難得有個二本級別的。即使自身混的再好,也很容易毀了下一代。
沒有社會權力
地質隊,幾乎常人一輩子都不需要打交道,你是大隊長也沒用。人與人之間,無非是利益的結合,你對他人毫無利益可言。那么他人又何必有益于你呢?所有人都有孩子要上學,重點中小學教師值得結交;所有人都要就醫,醫生值得結交;人難免要和工商稅務、警察、政府、法庭等各種打交道,值得結交。所以地質干的再好,也是缺少被社會各界需求所帶來的社會權力的。
沒有人脈
地質長期出野外,接觸面窄,缺少社會權力,幾乎無法建立高質量的社會人脈。
生命危險,懂的都懂,不懂的以后會懂,健康受損,首先顏值受風吹雨打,下降非常快;其次到老關節炎各種病都來了。
地質的好處
熱愛地質和野外的人享受。
約束少,出了野外,你就是愛啥啥了。
人際關系簡單,破事少。
培養韌性和堅強。
@xb冬夏dx
不會,我一個女生學地質,意識到男尊女卑的可怕
@苦逼的地質生
不會!怎么說現在大四面臨畢業,學習了四年的地質知識在無情的社會面前變成了屎,如果有一個機會在高考的時候選擇志愿我寧愿選擇復讀。
還有一句話現在春節走親戚,誰家的孩子要是想提高考填志愿報地質行業,但凡是跟地質沾點邊的專業,直接打斷腿!!!!!
@一家三代干地質
絕對不會。寧愿去要飯,也不搞地質!當初如果聽為老爸的,又或者不被這地質黃金十年給蒙蔽了雙眼,又或者堅持搞汽車美容,現在估計都小有存款了。
@禿—老亮
“干地質的需要有奉獻精神”
我1983年畢業分配到地質隊,已工作30多年。說一說我們那幾屆分配到地質隊的畢業生的幾個普遍現象:
由于地質隊相對閉塞,因此分配到地質隊的畢業生找對象絕大部份都學歷較低。
由于是事業單位以及地質專業脫離社會,很少人能事業有成,當個總工就算出息了,每當同學聚會時落差就會完全體現出來。
雖然地質隊學校畢業的技術人員多,但由于長期在野外工作,無法教育子女照顧家人,因此子女考入重點大學的少。
由于2000年地質隊從中央下放到地方后,由于地質事業費不足,我所知的各地質隊都有下崗人員,好一些的干工勘掙錢養人。
@靜霜紫哼哼
“見證了油田的興衰變遷”
油田現在除了開發井有活,探井的活根本沒有。油田的活根本不好干,錢也不多,很多人都嚇跑了。“外人”尤其是男生,在油田找對象都是問題,現在介紹的,第一句就是是不是油二代,不是根本不見的。油田解釋人員工資并沒有那么高,普通技術專家也就10萬以內,除非有這能耐做到總工,一個處級單位一個,光兌現一年四五十萬,但是付出的太多太多了,我覺得大多數人根本受不了那個苦。地質這個工作環境和大多數人心里認知的不一樣,不論地礦,油田還是地質隊,同學都有。我自己也見證了油田的興衰變遷。
@吳健
“我們為此付出了一生”
從1951年礦大成立那年我就從重慶清華中學幾千里外來到當時的中國礦業學院上學,六十多年來我們這批礦院的學子現在都老了,為中國煤礦亊業奮斗了一生,沒有煤炭事業的發展就不可能有現在中國的工業化,我們為此付出了一生。我們無悔,歷史可以證明。
很多時候,人生重要的選擇并不需要一味聽從別人所言,別人的話可以作為一種參考和建議,你要知道自己內心真正需要什么,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這樣作出的選擇或許才是最佳的。選擇一個好專業并非一勞永逸,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