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普氏價格指數的詢價對象是市場上最活躍的企業,但樣本數量極為有限,僅占市場總量的6%-9%,采集過程也不公開透明,一個大權重樣本報價變動,可能直接影響當日普氏報價。這樣正是長期以來,以中國鋼協為代表的管理層對普氏指數大行其道不滿的根本原因。
鐵礦石期貨于2013年在大商所上市后,市場規模穩步提升、產業客戶積極參與,至今鐵礦石期貨國際化的條件已經成熟。2017年,大商所鐵礦石期貨法人客戶日均持倉占比達37%,參與的產業客戶近千家,國內前十大鋼鐵企業中有七家參與交易,產能占全國鋼鐵總產能的35%。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單邊成交量3.29億手,已成為全球成交規模最大的鐵礦石衍生品市場。
通過引入境外交易者,尤其是國際礦山等產業客戶,有助于完善中國鐵礦石期貨交易者結構,使鐵礦石期貨價格真正成為全球參與者共同交易產生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價格,更準確反映宏觀經濟和全球鐵礦石貿易的供需變化,為鐵礦石國際貿易采取國際大宗商品通用的基差貿易模式提供公開、透明和完善的定價基準,更好地服務全球企業客戶和全球鐵礦石貿易。
為讓境外交易者直接參與交易,大商所對相關規則進行補充、完善,旨在解決境外交易者在人、財、物等方面的順暢對接,以及新業務如何與現有平臺和體系對接的問題,包括解決資金、貨物的流入和流出、風險管控等。作為已上市品種,鐵礦石期貨國際化是以現有制度框架為基礎,對引入境外交易者涉及的部分業務進行相應調整,以打通境外交易者的參與通道。
現在全球鐵礦石衍生品中,比較有影響的是新加坡交易所(SGX)鐵礦石期貨和掉期。新加坡的鐵礦石衍生品市場具有一定的地理優勢,比如四大礦山企業在新加坡設有分支機構,新加坡對外開放程度高,稅收上也有優惠。此外,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也有鐵礦石期貨,但成交量較小。這些鐵礦石衍生品市場都以指數為標的并采用現金交割,主要標的是普氏指數。雖然上述衍生品具備了一定的市場影響力,但都沒有形成全球公認的鐵礦石定價基準。
相比而言,中國鐵礦石期貨具備了成為全球鐵礦石貿易定價基準的優勢條件。一方面,2017年中國鐵礦石期貨成交量是同期世界第二大鐵礦石衍生品市場——新加坡交易所鐵礦石掉期和期貨成交總量的20余倍,市場規模和流動性具有明顯優勢。另一方面,中國鐵礦石期貨以鐵礦石粉礦為標的并采取實物交割。實物交割是連接期現貨市場的紐帶,也是保障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緊密銜接的重要制度。
此外,大商所要求國內期貨公司只能接受來自與中國簽署過監管諒解備忘錄(MOU)國家的經紀機構的委托業務,利用跨境監管合作解決法律糾紛。
在大商所鐵礦石產業客戶中,貿易商占有較大份額,貿易商的現貨交易模式要求其必須利用期貨市場避險。目前,全球十大鐵礦石貿易商均通過在中國注冊的公司參與鐵礦石期貨交易。國際化落地后,境外貿易商將更加積極地參與中國鐵礦石期貨交易。
在《財經》雜志的采訪中,大商所總經理王鳳海反復提及普氏指數,表示自鐵礦石期貨上市以來,中國鐵礦石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有效發揮,在逐漸成為國內客戶定價參考的同時,有效引導了普氏指數,進一步促進了國際鐵礦石貿易定價機制的優化完善。
讓更多的境外礦山企業參與中國期貨市場,大商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真正取代普氏指數、搶奪鐵礦石國際定價權方面,依然有待時間觀察。
注:本文為部分來源于撲克投資,礦業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