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關于礦業項目的盡職調查,網絡中出現各種版本,可以說內容相當全面。但很多情況,符合政策與法律,但不符合實際,也不符合中國的國情。以資源儲量來說,從法律層面,必須以備案資源量為依據。在實際中,當繳納價款的時候,會變得非常少;當融資或想賣掉的時候,會變得非常多。如果以備案資源量為依據,失敗的機率相當大。
盡職調查包括資源、開采加工條件(采選工藝、流程、成本、回收率)、建設外部條件、政策與法律、社區關系等方面。本文重點從資源角度,對于完成詳查及以上的礦業項目,簡述其盡職調查的要點。
一、礦業項目的類型
按照國際貫例,大致將海外礦業項目分為如下幾類:
1、草根項目
這類項目相當于國內的普查項目,地質工作程度很低。國外一般勘查面積很大,投資風險很高。
2、勘探項目
這類項目相當于國內的詳查項目,或略低于詳查項目。已完成一定的地質工作,工程有見礦,但推斷的資料量占比重較大,具有較為明確的找礦靶區和方向,但仍存在一定的投資風險。
3、待建項目
這類項目相當于國內的勘探項目或可研項目。已經完成了較為全面的地質工作,工程控制較為全面,可快速的投入到建設階段。
4、在產礦山項目
這類項目的是已經投入生產。由于探礦資源突破、礦權整合、深部采礦等各種原因,需要引入外來投資,以加強其現金流或運營管理。
5、停產礦山項目
此類項目有多種情形,大體分為資源類原因和非資源類原因。資源類的原因:礦床品位低、或已知可采資源已被開發殆盡造成的停產、或開采加工技術條件不過關等;非資源類的原因:市場行情不佳、管理不到位、違反政策等。
二、現狀
近期礦業并購非常迅猛,從本人的經驗,也談一談盡職調查的要點。
1、國內外標準不同
國內外有不同的標準,不同的體系,出發點相同,但方法與過程有差異。
國內:不承認國際通用的JORC、NI43-101等標準,如果礦業公司內部使用,可以參照JORC等標準。但國內融資上市,必須按國內的標準執行,也就編寫勘查的資源報告或核實報告。
國外:不承認中國的標準,中國的勘查單位很少有能力編寫國際標準的報告,所以需聘請國際認可的公司來編寫報告(如SRK公司)。礦業公司內部使用除外。
2、存在過度或過簡調查
①過度調查
整個盡職調查,相當于可研工作,面面倶到,歷時長,工作量大。在資源盡職調查中,相當于資源儲量核實,按規范重新取樣,重新計算資源儲量。實際上,很多都是無用功,資源儲量估算的再細,也都存在誤差。生產成本不管如何計算,也都會有誤差,最好的辦法是取值同類礦山類比成本。礦產品價格可取3年均價、5年均價或預測價,這些都是預測,如果遇到價格高峰期或低谷期,處理不得當,誤差會很大。
②過簡調查
還有一些公司,過分相信第三方機構報告,或已有的資源儲量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等,調查特別簡單,沒有自己的成果。也有些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取樣不足,依據不充分,無法確定關鍵指標,盡調中必須補全這些工作。如國內有一階段,勘查報告評審不太嚴格,有些報告甚至沒有選礦試驗等關鍵性報告做支撐。再如開采技術條件復雜地區,沒有專項水文地質或工程地質報告。
3、目前盡職調查主要存在的問題
①草根項目(普查項目)與勘查項目(詳查與勘探項目)有本質的不同,往往抓不住要點。
草根項目:尋找高品質大礦為目標,研究成礦條件是重中之重,不應該把保有資源量作為重點。
勘探項目與在產項目:核實資源、開采加工條件是重點。當然政策條件也是重點。
停產項目:需深入調查分析原因。
②分析不深入,簡單地否定項目。否定項目也是最妥當的方法,不存在責任。
③沒有新見解,基于原報告估算資源儲量,抄原報告內容,沒有建設性意見。
④對資源重要性認識不夠。國內的很多報告,故意多算或少算,雖然在規范范圍內,結果差別還是很大的。
⑤對勘查質量了解不深入,認為正規單位完成的,并評審備案的基本沒問題。其實目前的資源儲量報告,很多都故意隱瞞真相。
⑥過分保守或過分樂觀。有些公司,過分保守,干預成本與價格。也有一些盡調查人員過分保守,在正常的基礎上再取系數。
⑦國外項目,一貫按JORC或NI43-101標準做盡調,造成浪費。
⑧由于中國的國情,誠信盡減,第三方的監理、評估、盡調單位也是五花八門。
⑨專家,睜眼說瞎話的不在少數,不多說了。
三、盡職調查的階段
盡職調查最好分為2—3個階段。
第一階段:初步調查階段。對礦床、礦體、開發條件等初步認識,取少量驗證性的樣品,確定是否有必要繼續向高階段推進。這一階段速度快、成本低、專業少。
第二階段:詳細調查階段。如果確定項目進入決策階段,必須進行詳細調查,這一階段調查的內容多、工作量大、專業多、程度高。
如果個個詳細調查,浪費大;如果僅簡單調查,那就達不到目的。
四、調查內容的要點
1、收集、研讀報告,提出疑問
①收集報告包括原始勘查報告、核實報告、礦山開采與地質資料(現狀圖)、物化探資料與數據包、區域地質資料。
②報告研讀與對比,發現差異,重新認識。
③提出見解與疑問,帶著疑問去考察項目。
2、真實性調查
特別是國內的報告,造假程度可以發揮最大的想象,沒有最假,只有更假,手段層出不窮。這類文獻資料比較多,不再重復。
可能有人會說,國外沒有造假的資料,其實不然,造假的也不少,特別是有中國人參與的項目。如蒙古國某鐵礦(中國人控制),資源儲量遠大于實際。
關于真實性調查,一定是重中之重。
3、野外或實物(如巖心)調查內容
野外或實物調查,不僅要調查現狀是什么,也要進行對比,并重新認識。
①對比礦床類型與報告描述異同,對礦床類型重新認識(下同);
②礦體特征方面;
③控礦因素方面;
④礦體連結方面;
⑤勘查類型方面;
⑥勘查程度方面;
⑦勘查質量方面;勘查質量包括巖心采取率、樣品質量(內外檢合格率,刻槽質量)、測斜質量等,如果存在不合格比例較高,真接否定。
⑧對工業指標重認識,這一非常重要,特別是低品位礦;
⑨礦石質量、礦石工業類型等方面;
⑩資源儲量級別劃分是否合理;
⑾資源儲量估算方法是否合理,在國內中經常可以看互惡意多算或少算資源量的報告(不多說)。
⑿開采技術條件:目前國辦的一些勘查報告,水、工、環的內容特別差,也有的故意弱化或強化開采技術條件。這一項最好水文專業人員調查。
⒀加工技術條件:也有一些選礦試驗報告,為了提高回收率,選礦工藝流程特別長,其成本超過了收益。這一項最好選礦專業人員調查。
這一工作,必須配有相應的照片與樣品。
4、物化探異常的查證
物化探異常的查證除了對普查項目或詳查項目相當重要,對于資源危機的在產項目或停產項目也相當重要。還有一些礦床的深邊部或外圍,存在物化探異常。
根據異常,結合地質特征,查證物化探異常。調查的主要內容:調查構造帶、蝕變帶、接觸帶、突變帶,并采集一部分樣品。分析項目為化探原生暈分析。
關于物化探異常的查證,在后續的草根項目調查中會有詳細的說明。
五、重新估算資源儲量
基于調查的基礎上,重新圈定礦體,重新估算資源量。如果對礦床沒有新認識,不重圈礦體,有些重算資源量是徒勞的。
①國內雙品位指標方法(傳統方法:地質塊段法)
②國外單品位指標方法(建三維模型)
有條件時,采用國內傳統方法與地質建模方法重算2次。
③結果對比,查找原因,選擇最合理的方法,作為估算結果。
六、判斷找礦前景
①物化探異常;
②構造控礦特征與力學機制;
③巖漿-熱液礦床,斑巖礦床,矽卡巖礦床,云英巖化稀有金屬礦床;
④巖漿控礦;
⑤層控-疊加-改造礦床;
⑥熱液礦床;
如中非加丹加銅鈷礦帶,多為盆地或向斜控礦,調查是否存在盆地或向斜是找礦的關鍵。紫金礦業的卡莫阿銅礦,找礦有重大突破。
七、工程查證
有些礦床,勘查程度不是特別高,除了取樣查證外,還必須進行工程查證。
關于取樣查證與工程查證方法,在后續的文章會有詳細的說明。
八、建議
1、如果有一票否決項,堅決直接否決。
2、報告編寫,要突出重點,不必面面俱到。如果已有報告符合事實的,最好查原報告。
3、問題與建議要中肯,不可故意夸大或縮小
4、不確定的事項要說明。有些由于某種原因,有些盡調人員對不確定的事項盡量回避,這是不負責的行為。
5、主要風險要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