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變獲取礦產資源方式方法
過去一般拿礦為發現礦產,然后按照程序辦證即可,方法比較簡單。未來隨中國對礦產資源嚴格管控,簡單方法拿礦越來越難,要改變方式方法。一是以項目配套來拿礦,比如某品牌塑料企業入駐某區域,政府為企業配套對應礦產資源,并且往往是好礦產資源,大礦產資源;二是以工業或產業園區配套拿礦,如為確保廣西梧州藤縣塘步陶瓷工業園20多家陶瓷企業的生產用料,藤縣配套儲量幾億噸瓷片砂,而且不再外銷;三是大企業與上游礦主合作獲取礦產資源,未來礦石或礦粉用量大下游陶瓷、玻璃等大企業,想要礦石原料質量穩定,供應數量有保證,價格合理,必須改變目前上下游間簡單的買賣關系,戰略合作或入股上游礦山,深度合作才能發展;四是以美麗鄉村建設綜合配套拿礦,貧困山區要脫貧,發展經濟,建設美麗鄉村,必須配套開發礦產資源,這是最快脫貧方式。
四.綠色和諧經營礦山
綠色礦山是今后礦山建設的標配而不是點綴,絕不是礦山環境的種樹種草簡單綠化,而是涵蓋礦山開采、安全、生產、管理、環保、資源利用、企業文化等全產業鏈深層次的“綠色”。符合綠色礦山建設規范要求,采礦權證到期可延續,不合標準或將退出。
和諧一是處理好礦山開采與政府的關系,開礦一定要依法依規納稅,交稅才會受政府歡迎,而不是能不交就不交,能少交就少交;二是處理好與當地老百姓的關系,礦山要帶動老百姓致富,如讓老百姓做開采,或搞礦石運輸,或買礦石做加工,解決老百姓的就業和收入問題。更深層次從礦山開采收益中分出一部分如每噸1-2元做美麗鄉村建設,不管是當地的學校,當地的貧困助學,還是當地的道路建設,把礦山開采和當地經濟建設有機結合,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五.專業科技穩步發展
過去拿礦成本低,開采加工運輸成本低,且礦石質量好,市場要求指標低,可以隨意開隨意賣,不需要專業化運營;現在完全不同,拿礦成本高,如廣東一座非金屬礦山拿到采礦權證就要700多萬,再加上礦山修路又要幾十甚至一兩百萬,到開采就要1000多萬,開采加工運輸成本都高,且現在礦石質量一般或變差,而市場要求指標卻越來越高,因此必須在地質學或礦物學人員指導下專業開采,分類堆放,精準檢測,依靠技術科學配礦和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專業銷售,從開采到銷售全產業鏈專業化運營才能賺錢,否則就會虧錢,而且一般不是虧的小錢,少則幾百萬,多則幾千萬甚至過億。
六.做好人積好德長遠發展
做礦既要理順內部開采、加工、運輸、檢測、銷售等各個環節,又要理順外部村民和政府關系,內外順暢才能正常生產,正常銷售,正常運作。因此,做礦對礦老板要求比一般企業老板要高,礦老板對人性要有更深理解和把握,并運用執行到位,做好人,贏得所有內外各個環節支持和幫助,才能做好礦,才能賺錢。
一座礦山,價值幾百萬幾千萬或幾億幾十億幾百億,類似一座金山銀山,擁有它必須要有大智慧和大福報才行。這就要求礦老板首先提高素養,多讀書多學習,把金錢和精力用在提升自身素質上來,真正做到財富帶來發自真心、出自本心、自然流露的快樂,而不是停留在住豪宅、開豪車、吃豪餐和養美人的層次;二是行善積德,廣種福田,捐資修路、修廟、造佛像、興辦教育等。行善積德是智慧,也是文明,功德無量,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唯有如此,才能得天時、地利、人和,唯有如此,事業才能興旺,社會才會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