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礦業企業面臨的機遇
“一帶一路”戰略為我國礦業企業“走出去”戰略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
“走出去”戰略實現生產要素的全球化優化配置,是我國礦業企業形成國際競爭力,爭取在全球產業鏈取得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 在“走出去”發展過程中,我國礦業企業已經基本探索出以項目換資源、參股境外礦業企業、風險探礦、兼并重組、租賃經營等主要開發方式。尤其是實施以“工程換資源”戰略,實現互利共贏。 近年來,非洲已經基本擺脫了過去政治動蕩、經濟停滯的局面,強勁的發展勢頭吸引世界投資者關注。 預計今后十年,非洲經濟將繼續領跑全球。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限于資金、技術的短缺尚未得到開發利用,中國的礦業企業要抓住這一機遇,聯合對外工程承包骨干單位,積極探索工程承包與投資相結合的模式。 海上絲綢之路推進后,海洋礦產資源開發潛力巨大。隨著科技、經濟的發展,海洋礦產資源將成為未來幾十年國家資源保障的重要來源,海洋礦產資源越來越受到重視。一帶一路給我國礦業帶來的挑戰 “一帶一路”為我國礦業發展帶來新機遇,為礦業企業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同時也帶來不少挑戰。 國際礦業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面對激烈的競爭,我國的礦業企業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熟練運用經濟貿易規則。 當前我國礦業企業還只是國際礦業開發規則的跟隨者,還主要遵循美歐日等全球礦業開發先行者制定的礦產品價格、礦權交易、礦業經營管理模式等運行規則,這就需要我國礦業企業有一個理解和適應的過程。 根據小編的感受,中國礦業企業尤其要樹立契約理念。市場經濟是契約經濟,契約精神是市場經濟的靈魂。要深刻領會自由、平等、信守、救濟的契約精神,努力培育契約意識,實現從“身份”向“契約”的轉化,在競爭中不斷壯大自身能力。尤其是要加強復合型礦業人才的培養,要既懂得多國等語言,又熟悉礦業開發以及相關的金融投融資、財會、法律事務等。 國家和地區之間經濟實力的差距可能會動搖“一帶一路”的合作基礎。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往往決定了該國參與合作的程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實力差距較大,而這種經濟實力的差距有可能動搖多變合作的基礎。尤其是經濟和軟硬件設施相對落后的地區,在一定程度上會消弱中國企業參與投資合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