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4-29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4月28日,國新辦舉行《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新聞發布會。
應急管理部:加大小煤礦淘汰關閉力度,到2022年全國大型煤礦占比將達70%以上
針對煤礦安全,應急管理部辦公廳負責人李豪文表示,煤礦大家都非常關心,可能大家知道的就是礦難比較多。但是近些年,全國煤礦的安全生產形勢整體穩定好轉,并且成效比較明顯。
李豪文舉例說,比如,全國煤礦的數量由本世紀初的3.7萬處減少到2019年的5268處,這個下降幅度非常大。從事故來看,全國煤礦事故總量由上世紀末的年死亡9506人,下降到2019年的316人,這個下降幅度也非常大。
他指出,煤礦作為高危行業領域又比較特殊,特殊性表現在煤礦的瓦斯、煤塵、火災、頂板、沖擊地壓等各類災害突出。
對此,三年行動計劃主要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一調、二提、三監管。
李豪文表示,“一調”就是加大煤礦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近三年來,進一步梳理了年產量30萬噸以下的小煤礦,分類進行處置,加大淘汰關閉力度。三年之后,到2022年全國大型煤礦的占比將達到70%以上。
“二提”是提能力,主要是提高煤礦的機械化、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統稱為煤礦的“四化”,使煤礦的采煤、掘井智能化的工作面由目前的280處達到1000處,這部分煤礦的產能將占到10億-15億噸。同時全國煤礦的一二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占比也將達到70%以上。三年之后,這部分煤礦要真正挑起全國煤礦工業的大梁,呈現“一少兩高”的特點。
李豪文指出,“一少”是全國煤礦數量大幅度減少,“兩高”是全國煤礦安全可靠的供給能力大幅度提高;安全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
“三監管”是繼續加強煤礦安全執法,這些年來煤礦安全生產形勢之所以能夠持續好轉,全國煤礦分布在各個地方的省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各地區煤礦安全監察分局專業隊伍的專業監管能力,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李豪文強調,這三年當中要繼續加強監管執法,使在建的所有正常生產的礦井,全部要建立遠程監控系統,提高煤礦安全的風險管控能力,使煤礦安全生產水平進一步向本質化水平提高。